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福音影评 | 再观《为奴十二年》反思蓄奴制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3月25日 12:10 |

电影《为奴十二年》是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传记体小说《为奴十二年》改编。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电影反映的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身为自由人的主人公后来被拐卖的故事。

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在建立之初,就伴随着奴隶贩卖,1619年第一艘载有非洲奴隶的船只运抵北美,自这时候开始,奴隶就成为美国这片土地上的商品。

奴隶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商品,而不是人类,这源于奴隶主对奴隶种族的定义,这种定义往往是以征服的方式产生。正是对某一族群的征服,让征服者把被征服者放在与自己不同等的种类位置上。

征服是一种前文明社会常见的冲突模式,一方把另一方征服之后——要么为奴,要么杀掉,要么成为人祭。在今天的印度依然风行的种姓制,就是婆罗门种族对印度征服之后的结果。

但是,有的时候征服者并不会将被征服者杀掉,而是保留。这是因为在征服者看来,这些人身上还有未榨取的价值。

美国奴隶兴起的时候,正值美国种植业的兴盛时期。正是对于种植棉花、甘蔗、玉米、烟草、水稻等作物的需要,让他们从奴隶身上看到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个时候,奴隶本身就成为一种能带来利润的商品。这也是非洲奴隶不断被运到北美的原因。

当奴隶成为一种走俏的商品之后,那么奴隶除了能成为劳力之外,还能成为生殖工具,不断生育奴隶去销售。一个儿童奴隶就可以卖到几百美元。这让当时的北美奴隶市场上有了很多混血奴隶。

《为奴十二年》所讲的故事是主人公从一个自由人变为奴隶,并持续十二年的故事。电影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一个人的自由与被奴役、幸福与悲惨、体面与牲畜般生活的对比,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

主人公原本是一个北方的自由人,还是一个小有成就并且成名的音乐家。只因为自己是个黑人,就在一次演出之后就被人贩子拐卖了。

在绑架之后任何的挣扎哭喊,除了带来一顿毒打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被绑架成为奴隶之后,意味着他成为一个没有自由身份的商品,因此没人听他的争辩“My name is Solomon Northup. I am a free man!”成为商品之后的他,名字不再,奴隶贩子再次强调:“Your name is Platt!”至此,自由人所罗门成为一个被标记为普莱特的待售品。

所罗门被卖掉。他像个牲畜一样被关在一个小房子里,和一群奴隶不分男女地生活;每天在田里被监工看着工作,没有休息,除了吃饭之外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女性奴隶被奴隶主侵犯,并生下混血儿,然后被奴隶主卖掉,这是常有的事。

然而,我们也许有疑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逃跑的结果是带来一阵毒打。同时,因为你已经被法院定为奴隶、定位财产,所以不论跑到哪里,被抓回来之后,依然会被送回原奴隶主那里。所以,在一个蓄奴合法的地方,奴隶是无法逃脱的。正如在一个拐卖婚姻合法的地方,拐卖妇女无法逃脱一样。

电影中,导演用三分钟长镜头记录了主人公由一个自由人,被人贩子抓住,套上头套,吊起来暴打的场景,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其中的压抑。作为自由人的所罗门在暴打之下,停止了辩解,不得不被迫默认自己的奴隶身份。与他一起被贩卖的还有一个女奴,带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被别的奴隶主买走,母子分离的悲惨场景,与所罗门被打的染满血色的衣服一起,控诉着奴隶买卖的残忍之处。

奴隶主们不仅通过殴打的模式来占有奴隶的身体,也通过基督教教义的方式来改造者奴隶的心灵。今世忍耐苦难,来世必得富贵,这样的主日布道不仅成为他们为奴隶洗脑的语言,也成为他们合理蓄奴的宗教说辞,可见在奴隶主话语权之下,对圣经的任意曲解。这样的教导,至今在印度这片神奇的大地上还在飘荡。

然而,所罗门与其它奴隶不同的是,他最终的获救是源于他的文化素养。他能读会写,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不仅让他在十二年的苦难生活中不曾放弃对自由的执着,也让他不屈服于奴隶主的身体和精神的摧残。也许正是由于这些,他没有被逼疯,精神依然充满着对自由的向往。

电影的结尾,当所罗门结束了十二年的奴隶生涯之后,回到物是人非的家里,自己的女儿已经有了孩子。这些年他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幸福岁月,错过了孩子的婚姻,错过了那么多的人生幸福和自由光阴。这些错过的十二年,由谁来补偿?

《为奴十二年》的最后,通过字幕的形式,告诉我们当年拐卖他的白人,以及贩卖他的奴隶贩子和他的奴隶主,并未收到法律的惩罚。这些剥夺一个自由人十二年人生的人贩子,一直在逍遥法外,继续奴役者其它的人。也许只有等到南北战争,彻底废去奴隶制的时候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蓄奴的体制存在,任何人都无法幸免成为奴隶的可能。只有废除奴隶制,我们才能真正的安全和自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